2011-01-22

[China] “中國製造”期待轉型

“中國製造”期待轉型
資料來源及時間:人民網2011年1月5日

“十二五”是中國大陸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時期,傳統的“招商引資—加工製造—廉價勞動”的中國大陸式生產運作管理乃至產業發展模式必須要改革,而且已迫在眉睫。“十二五”期間,中國大陸服務業將超過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帶動力量。

中國大陸曾以低廉的人力成本、優惠的政策和強大的加工能力吸引了大量外資投入製造業,使“中國製造”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堅力量。中國大陸製造業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有172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產業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研發、市場營銷等高端環節在很大程度上為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所支配,中國大陸的國際分工在全球創新和價值鏈中地位弱小,如各類出口企業的價格較低、對國外中間商依賴過多、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績效差等。這些問題的症結都表明中國大陸製造業服務化程度不高,與之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緩慢,加上能源原材料漲價、勞動工資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知識產權爭端、金融危機等,嚴重影響了中國大陸的製成品出口。顯然,中國大陸製造業面臨內外部的壓力驟然增大,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大陸製造業問題,就必須向集約型、高附加值的服務型製造業轉型,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眾所周知,亞洲憑借豐富的勞動力和高儲蓄的資本優勢,以物質產品的加工製造見長﹔美歐國家則在軟環境、高新技術以及金融管理服務業領域等具有很強優勢。但正是這種有內在缺陷的國際分工,造成了全球前五大貿易順差和逆差經濟體佔全球貿易順差和逆差的比重從20年前的20%擴大到今天的60%。當前的金融危機意味著對現在的這種世界經濟模式包括中國大陸製造業增長模式進行了一次強制性調整。從策略視角來看,要持續提升中國大陸經濟的世界影響力,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業是關鍵。

20世紀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現象,使傳統企業運作和管理理論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企業對“顧客滿意度”重要性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跨國製造商通過提供服務來增加其核心產品的價值。在全球汽車行業總利潤中,製造環節僅佔40%左右,而服務卻佔50%至60%,其中生產性服務價值鏈由於涉及整個產業鏈上游研發和下游的廣告、品牌、包裝、促銷、分銷以及售後保証等諸多環節,使得傳統產品製造的價值鏈得以延長﹔而價值鏈中游的競爭優勢則通過產品—服務外包等專業化製造服務商來打造。這種創造全面價值回報服務型製造的模式,其立足點是顧客參與和體驗下的生產製造活動,今天服務型製造正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主要發展趨勢,發達國家大量研究成果應用表明,服務型製造促進了整個服務型製造業的長足發展和經濟增長。

但是,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程度、速度、方式等差別顯著,因此需要研究具有中國大陸特色的服務型製造發展模式和理論,以解決當今中國大陸製造業的轉型困局,提高中國大陸服務型製造核心競爭力。中國大陸服務型製造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大陸製造產業現代化的速度。(完)


回首頁: Amy-David Blogger

沒有留言: